【青年理財】調查揭大專院校學生理財知識不足 機構建議申請信用卡年齡提升至21歲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12/15 07:00

分享:

分享:

MWYO透過8間大專院校向所屬學生派發問卷,進一步剖析其投資心態。

為了解香港大專學生的理財能力及投資模式,MWYO青年辦公室去年8月透過8間大專院校向所屬學生派發問卷,進一步剖析其投資心態。調查發現受訪學生們的理財知識、行為及態度均有不少改善空間。

MWYO於去年8月至11月期間,透過8間大專院校向所屬學生派發問卷,進一步剖析其投資心態。最終共收回1,682份有效問卷(包括711位大學生及971位專上學生)。

受訪學生的平均理財能力分數為12.7分(滿分為21分),比投委會2021年調查中的分數為低,反映他們的理財知識、行為及態度均有不少改善空間,大專學生變得更注重長遠理財規劃,但未必有足夠的知識讓他們採取正確的行動以實現其長遠理財目標。

此外,MWYO發現商科學生的理財知識水平顯著高於非商科學生,但兩者的理財態度及行為卻未有顯著差異,反映學科内容雖有助提升學生理財知識,但未能驅使他們更審慎理財

研究中有27.1%的受訪學生持有投資產品,而這些學生在理財知識、行為及態度三方面的分數均顯著高於未有持有投資產品的學生,足見實際經驗讓學生更加直接感受到投資帶來的風險及回報,除了能夠提升其知識水平,更有助他們認識理財時應注意的事項,培養正確的理財態度。

研究亦發現在七個常見投資產品類別中,受訪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對其認識不足。即使是近期較多新聞提及的加密貨幣及非同質化代幣(NFT),亦只有5.7%的受訪學生覺得自己已對其有足夠的認識。學生最希望了解更多的產品類別分別為股票(72.4%)、基金(65.8%)和債券(62.0%),這或與他們較多購買這幾類產品有關。

最影響受訪學生投資者決定的三個因素依次為個人分析(69.0%)、財經新聞(59.6%)以及朋友與家人的意見(43.7%)。這反映學生投資者對自己的金融分析能力有信心,覺得自己能夠從新聞報道中獲得足夠資訊,並作出正確的投資決定。

受訪學生獲得投資資訊的主要渠道為YouTube(39.3%)、朋友/家人(35.5%)和電視節目(32.5%),足見學生偏好透過影片獲得投資資訊。值得注意的是,學生較常獲得投資資訊的渠道均非提供專業金融及投資分析的渠道。這或與大部分學生對投資的認識有限有一定關係。在知識不足的情況下,學生或更偏好觀看一些專業性較低,但能以外行人聽得明白的詞匯解釋金融行情並提供投資建議的YouTube影片及電視節目。此外,專業的金融分析大多需要付費獲取或亦是學生偏好YouTube影片等免費資源的原因。然而這類影片儘管較為容易明白,但質素參差,内容亦缺乏監管,或令透過此途徑獲得資訊的學生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。

MWYO建議,證監會應加強監管在社交平台上就投資產品發表的意見,政府亦可發行青年債券供30歲以下青年認購,並將申請信用卡及個人貸款的年齡限制提升至21歲,以減少大專學生在未有穩定收入前便開始累積債務的情況。而大專院校應為學生提供更多適切的理財教育課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黃穎津